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開放性動脈導管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在胎兒時期,兩條由心臟往外輸出血液的兩條大動脈-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有一條相通的小動脈即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所有的胎兒都有這一條血管存在,因為在胎兒血液循環中,來自胎盤的含氧血回到心臟後,由於肺部壓力較高,動脈導管會負責將血液引入主動脈以供應全身(主要是下半身)。在胎兒出生後,肺臟開始負責呼吸,壓力也跟著大幅降低,此時動脈導管便不再需要。在正常情況下,動脈導管會在出生後數小時內便功能性關閉,而在數天至數週內完成結構性的關閉。然而,部份嬰兒的動脈導管卻因若干因素沒有正常地關閉,便造成所謂的開放性動脈導管。

病理及生理學
✦常見的原因:包括早產兒及懷孕第三周產期之德國麻疹感染等,但有許多病童並無特殊因子卻仍出現此一問題。
✦照護守則:
由於主動脈的壓力較肺動脈為大,部分主動脈的血液會經由此開放性動脈導管流向肺動脈而進入肺部,時間一久會造成肺部充血,進而肺高壓。心臟也因為多餘的血液不斷地由肺部流回而造成心臟的負荷加大,因而造成一些症狀,例如呼吸急促、餵食困難、體重增加差,甚至心臟衰竭。此外,開放性動脈導管也會增加細菌性心內膜炎的機會。

依據開放性動脈導管大小及主動脈至肺動脈血液分流量的多寡,常見檢查項目有:
✧胸部X光檢查:可能是正常或發現心臟擴大,肺血管紋路可能會增加。
✧心電圖:可能正常或有左心室肥大現象。
✧心臟超音波:可確診開放性動脈導管並測量大小。
✧心導管檢查:可計算主動脈至肺動脈血液分流量並量測心臟及肺動脈壓力,同時可進行治療。

      對於早產兒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可以先使用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藥物(indomethacin或ibuprofen)促使動脈導管自行關閉;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或有藥物治療之禁忌症,則可考慮以心導管手術或外科手術治療。
      對於足月兒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兒童心臟專科醫師會根據開放性動脈導管大小、臨床狀況及病童年紀來決定治療方針:繼續觀察即可、是否需藥物治療或以心導管方式來治療。

     心導管治療方式會依開放性動脈導管大小來選擇關閉材料。大部分小型動脈導管(<2.5mm)可用螺旋栓塞(coil)予以關閉;中大型動脈導管(>2.5mm)則以動脈導管關閉器(Amplatzer ductal occluder)治療。原理上,關閉器置入後會先將導管內的血流阻擋形成血栓進而整條動脈導管完全阻塞,終身不必再取出來,成功率及預後都非常好。
撰文:簡卲如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