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有雜音?!」在心臟科門診,常常會看到很多憂心忡忡的家長,因為自己的小孩被聽診檢查出心雜音,而轉介做進一步的檢查。 大家先鎮靜深呼吸,回想小朋友的吸奶、飲食、活動力與身高、體重有何異狀,這些有心雜音的小孩,有些確實是罹患心臟方面的疾病,但是有一些完全正常的孩童,有時也會出現心雜音。但是為何會有心雜音? 以及心雜音在臨床上代表的意義為何?
「心雜音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心雜音形成的原因。當心臟跳動時,心臟內的瓣膜會產生打開、關閉交替的動作,這個動作非常的精密、細緻,當血液流速過快時,血液本身會衝擊到血管、心臟內的瓣膜與腔室內的肌肉壁,這時便有可能聽到心雜音。這種’柔軟’’輕快’’如音樂般的心雜音常發生在一些原本心臟結構與功能正常的孩童其運動後、緊張或發燒時。基本上來說,如果沒有其他異狀,這種因心跳較用力或較快時造成的心雜音,醫學上稱為「功能性心雜音」或是「無害性心雜音」。但是在臨床經驗中,我們也碰過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的兒童,因為上述疾病產生心雜音而進一步被診斷出來。另一種情形是,心臟本身結構出了問題,有可能心臟內有缺陷,或是血管、心臟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或是血管間有不正常的溝通,這些情形也會造成心雜音,這種心雜音醫學上稱為「病理性心雜音」。當血液在這些不正常的通道流動時,會隨著血液流量的大小、流速的快慢、和壓力的高低,形成大小不一的心雜音。
基本上來說,心雜音並不是一種病,而只是代表心臟的一種狀況。它可以發生在正常的孩童,也可以出現在心臟病病童身上。專業兒童心臟科醫師可藉由心雜音特質(例如聲音頻率高低粗細、大小聲、雜音出現於胸前部位與雜音出現於心臟收縮舒張時期),詳細的身體檢查和病史的詢問,臨床表現症狀先推測可能的心臟疾病,再配合仔細的心臟超音波掃描,通常很快就可以找到心雜音幕後的真正原因。值得提醒的是,心雜音的大小聲,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心臟病的嚴重度,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心雜音聽起來不太明顯而疏忽,反而造成心臟病的延誤診斷和治療。對於罹患心臟病的兒童,第一線醫師發現心雜音時,有時就如同找到診斷心臟病的鑰匙一樣珍貴。
對於家有心雜音的小孩,家長並不需要過度緊張,經過有經驗的心臟科醫師檢查後,如果確定是功能性心雜音,這些孩童們的健康情形,「絕對」不會受影響,所以不需要去逛不同的醫院,若是雜音特質聽起來並無變化,也不需要頻繁固定每隔一段時間就做重複的超音波檢查。因為這樣的檢查不僅不需要,同時也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並增加孩童的心理負擔。
總結來說,心雜音常常是診斷兒童心臟病的最主要症狀之一,但是有心雜音卻不意味一定是有心臟病。詳細的身體檢查和病史的詢問,配合仔細的心臟超音波掃描,可以正確診斷心雜音的真正原因。一旦確定是功能性心雜音時,家長則不需要過度緊張。如果經檢查後確定是病理性心雜音時,則可以和小兒心臟科醫師詳細討論,再決定如何做進一步的處理或安排後續的追蹤檢查。
撰文:林宜君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